为了马克思课程乱写的论文。
摘要导言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位,以重点的抓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位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重点为抓手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迁,以发展的眼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矛盾的变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转化发展的眼光三、统筹“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以普遍和特殊的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普遍和特殊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四、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以斗争的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斗争精神之于对立统一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结束语
摘要
【摘要】本文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力求探究对立统一规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作用。以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为抓手,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对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对立统一规律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动力
导言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实践化、时代化的动力之源。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在其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在根本上是由对立统一规律所推动的。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位,以重点的抓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位
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在现象上,认识一个孤立的物质个体;但是从本质上看,人是关系,是处在各种关系中的人。
没有孤立的个人,联系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要从普遍联系的视野去把握世界,去看清社会现象,而不应该孤立地去看待某些现象。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的,而是有联系有关系构成的。只有看到关系,我们才能看到真实存在的人,也才能真正解决社会的问题。
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有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最终实现的目标,是普遍的人的自由权的发展。只有致力于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这样的问题,才能普遍解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在党的十九大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工作的核心纲领之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因此想要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要着手解决人民面临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人民的实践活动,是人民的理论,也是实践的理论,是人民改造世界的最强有力思想武器,这一理论始终着眼于、出发于、回归于、植根于人民的实践活动,是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着眼于人,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要牢牢抓住这个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位,以重点的抓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重点为抓手
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毛泽东
在对立统一律中,一个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问题来解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确定了社会主要矛盾后,便要以此为重点进行解决和推进。以此规律为引导,在党的十九大中,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需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还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两者的目标是统一的,只有效率提高,才有利于公平的实施公平,达到分配的公平之后也能进一步促进效率的发展。
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迁,以发展的眼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矛盾的变迁
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导致了事物间相互的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恩格斯
人是现实中的人,是社会中的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人并不是一种超验的存在,也不是抽象、恒定的;在思考人的本质的事哦呼,往往会把人抽象化、一般化,把在一定社会关系下的人、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当成永恒的人。
矛盾的转化
随着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也在发展、变化,而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1981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从1981-2017的主要矛盾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生产力落后的矛盾;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从生产低迷的经济弱国发展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要矛盾也随之改变。在2017年的党的十九大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这些矛盾的化解方式也要相应的转化。
发展的眼光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的产生和丧失历史必然性事物的灭亡。
对立统一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和核心,基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事物是不断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随着事物根据矛盾的演变和发展,
三、统筹“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以普遍和特殊的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普遍和特殊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一般和特别的关系。一方面中国和其他的任何国家一样,要面对国家的基本问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这些是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共性,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如经济增长、居民就业、地缘政治等,这些是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之中;另一方面,中国还要面对许多独特的问题,如独特的文化、特殊的土地状况、发展的不均等等,这些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要处理好矛盾,就需要同时抓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于普遍矛盾,吸取其他国家的解决方案,对于特殊矛盾,需要创新性地来解决;正是基于唯物辩证法的普遍和特殊方法,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组织在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中提出“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分别以普遍和特殊的方法来面对发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
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经济问题为例,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要提出针对性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持续推进“三区一降一补”,进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其他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的发展不平衡是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特殊问题,要解决特殊问题,就需要用到创新方法和中国智慧。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因地制宜,做出符合情况的解决方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提升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缩减贫富不均、拓建扶贫的重要环节,被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从严治党,加强自我监督,是清廉治理的核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举措。
四、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以斗争的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斗争精神之于对立统一
矛盾,指的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中的对立关系,又称为斗争性,是进步的源泉所在。因为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产生了对立关系,所以使事物之间的联系方式有了发生改变的动力;所以说,对立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更是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的动力源泉。正是因为对立和斗争的存在,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勃勃生机,能够不断向前,否则只是一潭死水而已;只有党对自己的不断斗争,才能带领着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不断向前。
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党进步的方式,不能是完全的统一,或者是完全的对立。只有统一不是矛盾、只有对立也不是矛盾。没有统一,这个党便会从中崩塌;没有斗争,这个党便会没有变革。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变革、自我批斗,这个党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发展,才充满了勃勃生机。毛泽东说,“要赢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就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党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人物、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面对许多因素的挑战。在从严治党的方式上,既要加强根基,又要开拓创新,既要整体把握,又要抓住重点。同时,需要注意不能犯脱离群众、精神懈怠的错误,“旁观者清”,任何组织在自我革命上总是最为艰难的,因此尤其需要坚定的意志和严格的组织。
结束语
本文以唯物辩证法为主要的思辨方法,以对立统一的观点为主要的思辨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进行了分析。正是由于对立统一两者的对抗和平衡,才使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成为当今最活跃的哲学分支之一。以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为例,无论是从无论是从重点的抓手、发展的眼光、联系的方法,还是从斗争的精神等诸角度,都是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共同促成了这次伟大的进步。